个人博客没有流量及搜索引擎问题现状

个人博客:探讨其价值与现实挑战

在互联网行业中,搞独立博客的人大多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博客都在围绕着“百度为何不收录”、“如何优化SEO”、“关键词密度”等话题展开讨论。SEO这个领域多年来变化甚微,因此写关于SEO的文章很难有新意。

通过在博客大全中搜索“SEO”,你会惊讶地发现,博客名称中带有“SEO”字样的博客多达100多个。这些博客的初衷只是为了SEO而存在,我们能期望它们会有什么新花样呢?

实际上,个人博客在许多人眼中似乎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没有价值。这种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门户网站对个人博客的冷漠是其中一个直观的表现。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门户网站会主动转载个人博客的内容,即使转载了,也不会标注来源是某某的博客,而是来自第二阶梯的垂直媒体。这一点在下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些大型网站通常不会转载个人博客的内容,除非有第二阶梯的垂直网站转载,这才有可能引起门户站的注意并转载,但一般不会注明实际原文出处。

此外,在国内尚未出现像TechCrunch、Engadget和ReadWriteWeb等博客媒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缺乏这种媒体生存的环境。

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需求主要以娱乐为主导,游戏、八卦和聊天是互联网的主力。与技术文章、企业新闻和评测等群体相比,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读者群体非常有限。再加上各大门户网站自身的科技频道,无论是数量还是时效性上都占据了优势。因此,独立博客在国内很难生存。

甚至同行对个人博客也持冷漠的态度。文章写得长了,人们懒得看;文章写得短了,就说你凑字数;引用别人的话,就说你抄袭;原创

吧,就说你没深度;转载吧,就会被鄙视。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品味”要求和自身的写作水平,每位博主都需要反思如何处理这些挑战。

在很多人眼里,博客只是一个个人日记本,个人博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活记录、技术练手和SEO的。因此,博客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垃圾评论和推广评论泛滥成灾。目前的独立博客圈几乎都被用于推广和外链,许多博主为了让文章看起来好看一些,对垃圾评论睁只眼闭只眼,导致文章下面出现一大堆广告评论。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博客的价值呢?以下是一些衡量博客价值的常见指标:

  1. 博客的基本数据,如IP和PV,但这并不包括来自第三方网站推荐的流量。
  2. 文章的质量,这个指标较为主观,不同的读者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但至少某一群体认为它具有质量。
  3. 评论数和订阅量,这些是较为客观的指标,但由于垃圾评论泛滥和RSS逐渐没落,这些指标仅供参考。
  4. 圈子,指博主在其领域内拥有多少朋友,以及在微博和社交网络上拥有多少粉丝,这决定了博客的黏合力。
  5. 文章的传播度,即文章在网络上的传播程度。在当前这个不舍得给出链接的时代,文章的传播度成为衡量博客价值最重要的指标。它取决于有多少网站引用了博客的内容,以及有多少人在讨论这些内容。然而,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监测方法,只能依靠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Google快讯。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个人博客在别人眼中似乎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没有价值。然而,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看法。对于那些热衷于分享和创作的人来说,个人博客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个人品牌、拓展人脉、传播观点和知识,甚至为个人职业发展带来机会。关键是坚持

自己的热情和创作,不断探索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内容质量。

总之,个人博客虽然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但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别人如何看待它们,重要的是你对自己博客的价值认知。个人博客是一个可以展示个人才华和思想的平台,它可以帮助你学习和成长,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不要轻视个人博客的潜力,坚持下去,发挥你的创作激情,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

为什么说个人博客没有价值

转载地址:https://lusongsong.com/reed/482.html

内容同质化

搞独立博客的人大多从事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而大部分博客都在讨论“百度怎么不收录啊”、“SEO怎么优化”、“关键词密度”之类的文章,SEO这东西几年没什么变化了,更别说写SEO的文章能标新立异。

而我在博客大全以“SEO”为关键词搜了下,博客名称含SEO的博客就多达100多个,这些博客初衷只是为SEO而设,能指望它能出什么新花样?



门户不待见个人博客

门户网站不待见个人博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版权问题,直到现在,没有一家门户网站会主动转载个人博客的内容,即使转载了标注的来源也不会是XX的博客,而是来自第二阶梯的垂直媒体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大网站,一般情况不会转载个人博客内容,而当有了第二阶梯的垂直网站转载时才可能引起门户站的注意甚至转载,但一般不会注明实际原文出处。

国内不具备博客媒体的生存环境

中国的独立博客到今天还没有出现像TechCrunch、Engadget和ReadWriteWeb这样的博客媒体,很大程度上是以为国内不具备这种媒体的生存环境。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需求还是以娱乐为主,游戏、八卦、聊天是互联网的主力。像技术文章、企业新闻、评测这类的读者群体本身就非常小,在加上各大门户自身的科技频道,无论是数量还是时效性上都占有优势。独立博客本身就很难生存。

同行不待见个人博客

就连同行也不待见个人博客,文章写长了吧,人们懒得看;文章写短了吧,说你凑字数;引用别人的话吧,就说你抄袭;原创吧,说你没深度;转载吧,就鄙视你;如何处理人们日益增长的“品味”与自身的写作水平是每位博主都需要反思的。

在多数人眼里博客就是个日记本,个人博客内容大多以记录生活、练手、SEO为主,文章内容参差不齐。

为什么说个人博客没有价值 独立博客 博客运营 第3张

同时,垃圾评论、推广评论泛滥,目前的独立博客圈基本为了推广、外链而评论,而很多博主为了让文章好看一些,对垃圾评论睁只眼闭只眼,导致文章下面跟随一大堆广告评论。

如何衡量一个博客价值

有很多人讨论过如何衡量一个博客的价值,我归总一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情况:

1:博客的基本数据,如IP、PV,这里不包含第三方网站推荐的流量。

2:文章的质量,这个指标比较大,不同的用户对文章内容要求也不同,但至少某一群体认为有质量。

3:评论数、订阅量,这些是硬指标,但垃圾评论泛滥,RSS日渐没落,这个指标仅做参考。

4:圈子,博主在他的领域有多少好友,微博、SNS上有多少粉丝,决定了这个博客的黏合力。

5:文章的传播度,在这个连链接都舍不得给的年代,文章的传播度是最衡量一个博客最重要的指标,有多少网站引用了其内容、有多少人在讨论其内容。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监测方法,只能靠经验与简单的工具,如Google快讯。

写在最后

个人博客我想真正的问题就是出在“价值”这个层面上,当下来看,做个人博客在价值在于:

1:运营博客入门互联网,了解建站、推广、写作、维护等一些基础知识,是快速入IT行业敲门砖。

2:尝尝鲜,别人都在搞博客,而且看到了有那么几位博客大牛的光环,自己也搞一个,有个独立博客的感觉很好。

3:挣点钱,很多人都抱着这个目的建立的博客,可事实上没有几个博客那么有“钱途”。

4:结交朋友,博客圈有很多有思想的人,与他们结交是件了不起的事,也有不少博主通过博客找到了工作。

5:其他,建博客还有其他因素,千奇百怪。

客观来讲,个人博客在别人眼里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价值。不过那都是别人的看法,重要的是你对自己做的事的看法。

个人博客SEO流量及搜索引擎问题现状

转载地址:https://www.tangruiping.com/post/blog-seo-page-view-search-engine.html

10年前很喜欢听一首歌名叫做越长大越孤单的歌曲,现在是越长大时间越快。一不留神,就有十多天没有更新博客了。还是之前那句话,没有折腾,哪来的东西更新博客呢?

今天是这也学不进,那也学不进,不如就写点什么好了。也不只是今天静不下心,现在是越来越难静下心,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感觉也不如从前,好在换来的是思想比之前要开阔许多。

下面就谈谈自己博客流量的状况吧!

不擅长写作
也是上个月底,潜心折腾了Hexo相关的各种技术。于是就有了连续8天发文的经历,感觉还挺爽的。主要是因为折腾这些偏向技术类的比较有东西可写,哪怕就是记录一遍自己的过程,也能有几千字。

对于我这种不擅长写作的人来讲,那8天感觉确实挺不错。中学时代800字作文用上一个小时也要绞尽脑汁,磨磨蹭蹭。而这类文章,大概记录一次自己的操作就远超800字,哈哈。

本来我也不打算写的,想自己简单的写点记录存档语雀上面,但可能是年纪增长的缘故,写着写着就变得详细起来,这里也补上一句,深怕今后操作的时候想不起来,那句写的也不够详细,又增添些字。

记录着记录着就想着不如稍微整理编排下,放到网站上来好了。一个是说不定有可能帮助个别人,一个是博客也好久没有东西可以更新,可以写,就写点吧。

于是才有了天天折腾天天写的那几天,写完之后自己还要阅读一遍,检查有没有错别字或语病之类的问题,感觉还挺费时间的,而且就我这水平,有时候检查一遍还不能完全发现问题,对病句的修复能力也很弱鸡。

尽管每次敲击键盘的时候,感觉良好没有任何错别字,但每次写完检查一遍几乎都能找到可以修改的地方。我想,这可能是人脑的缘故吧。会主动忽略掉某些细节,或者说个别文字颠倒过来也不影响阅读的这一种能力。所以,既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

在一个是书写MD格式的文档,多数时候我直接就用记事本来写文章,在要插入图片的时候,就觉得挺麻烦,首先要找图片,然后要上传到对象存储取得URL,最后还要以Markdown格式来书写方可正确插入图片。

所以我上次连续更新的文章,配图都不多,尽可能用语言描述位置所在,对我来说是方便。更意识到,想要长期坚持一件事情,哪怕再简单,都会变得极为不容易。

之前我玩动态网站的时候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网站或说博客刚开时搭建的时候,文章发的都是很勤快,不到三月更新频率明显降低,一年之后,要不就是网站大变样,要不就是打不开了。

总是,这是多数人的一种“通病”,另一个就是玩博客之初,最先不断选择博客程序,比如我之前还体验过一把JAVA的某些博客程序,比如Halo,JPress,Tale,solo等,后面还是换回了Wordpress。

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看上了知更鸟的begin主题,一直没有建站,但现在建好站了,却又不觉得这主题有当初那么喜爱了,故而又开始折腾主题。

写作水平真的是不行,写着写着好像就写偏了,看来不适合闲聊。

最后,我就特意购买了与我同名的域名,感觉用静态来构建,就权当给未来的自己在闲暇时翻阅翻阅,看看年轻的时候在干什么,看看那年那月那时候的水准。

于是我去年写的文章都是偏向于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认知所发出的感叹和观点,也就是说并不打算写些如前面几篇有偏向技术类的文章,就想着权当个人笔记和日志来用。

博客流量问题
不得不说,人还是比较容易健忘的,去年写百度账号相关的那篇文章,里面的很多细节,我现在竟然有些想不起来。因都是这样的文章,所以博客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流量,自己又不具备自带流量。

好在有了几篇Hexo相关的文章后,网站每天有那么几个访问,而且都是来自谷歌搜索。默认把搜索引擎路线给解析到Netlify上,必应和谷歌都很快抓取了我的新文章,可百度死活不动,真是雷打不动。

在百度站长那里诊断,也是可以正常爬取的,直到前些天,我发现百度对本站首页快照有了新的快照时间,这说明百度能正常爬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不愿意收录你的。

不过也无所谓,在IT从业人员中,百度的口碑并不好,发现很多访问来源还都来自必应。切换路线也不到一个月,在看看,如果百度还是雷打不动,要不就放弃百度,要不就单独为百度添加一条别的路线看看。

百度口碑不好是因为百度总是喜欢优先把自己的产品排名在前,比如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百家号,百度经验。自己的产品排名靠前我想一般人都不会有意见,有意见的是排名靠前的这些玩意儿都不是用户想要的信息和资料。

反之,我用谷歌,就很方便在前三条找到我需要的东西。而百度,我都差不多养成一个前三不看的习惯了。

但谷歌并非常人能用,否则,百度的占有率肯定会进一步下跌。所以,想要做SEO,对于面向中文用户群体来说,百度是不能放弃的。

闭环生态
以前个人网站还可以靠广告联盟获得一点收益,现在个人站长,特别是博客,就是自娱自乐,或相濡以沫,几乎很难靠广告盈利,就算有点广告费,可能都不够给服务器续费。

因此,也有不少站长开始搞起公众号,另一边靠搜索引擎获取流量。这倒也没什么问题,但公众号竞争力也大,非常大,所以也有部分站长开始发挥“智慧”,阅读全文还需关注公众号,搞个把下载链接放到公众号,需要关注回复关键词才可获取链接。

当然,毕竟人家花心思和精力写的东西,设置一定门槛也是可以理解。但无疑是降低了用户体验,百度一搜是自己产品居多,好不容易找到篇文章对自己有帮助,结果还要去关注一波公众号。

这个就跟之前为了安全,打着以安全的名义来提升自己的APP启动次数,Web版要不就是阉割版,要不就需要APP扫码认证登录,即便是在手机端还需要打开APP阅读全文,用户体验着实差劲。都是为了KPI,为了业绩,无所不为。

再说公众号是闭环生态,很多东西放在公众号上,搜索引擎是搜索不到的(或许搜狗除外),这就导致一些不错的资源和信息,只能在公众号上面找,在微信搜一搜中去找。

这又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本来搜索体验就不怎么好,结果某些较好的信息还不开放让搜索引擎检索,导致搜索体验更差。如果说腾讯还想做搜索引擎的话,那就不能只靠微信来为其获取流量,而是在搜狗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尽管百度体验不好,但说实话,除了谷歌外,中文搜索还真没有其他能比得上百度的。如果腾讯愿意在搜索上发力,那么就不能只指望搜狗,还得继续优化搜狗搜索结果,只要能跟百度搜索结果相差无几,那么凭借微信客户端和公众号的整合,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有时候我也在想,人工智能得发展到什么地步,搜索的结果才会以语音或视频的形式,并且还能自动截取对你有用的部分呈现在你面前,否则,还是以图文为主。

2023 年了,聊聊我为什么还在写博客

转载地址:https://sspai.com/post/73934

前言
前段时间我发了几篇文章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博客搭建流程及组件,有很多朋友跟着我的教程也搭建了自己的博客。同时,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了疑问,在 2022 年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有那么多成熟的写作与发布平台,为什么我们还要那么大费周章,搭建与更新自己的博客呢?

我从大一(2015 年)开始写公众号,分享一些关于书、电影与个人生活的文章;2018 年开始使用 WordPress 搭建了一个自己的个人博客,于 2019 年迁移到了 Hugo + Github Pages 并维护至今 。

在这两年时间里,我共计更新了 70 篇文章,主要包含课程笔记、技术与效率相关主题,自搭建了网站数据统计系统以来有近万名访客。本文想从我个人经历的角度跟大家讲讲我在写博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也许能够为正在犹豫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个人博客
为什么选择个人博客
我们先从上文的问题谈起:

既然现在已经有了那么多成熟的内容分发平台了,为什么我们还要选择搭建个人博客呢?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普及之后,「blogger」 一词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前段时间我还被加入了一个「致敬仍然在写博客的朋友」的列表,有些哭笑不得。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表达渠道,却又似乎丧失了表达的欲望。朋友圈、微博等似乎是适合情绪表达的第一阵地,但字数限制与太多的社交关联又让我们望而却步;而知乎、简书这样的平台又似乎太过「专业」,并不适合所有内容,也容易被网络舆论所左右。

个人博客则是一个更完美的选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喜好定制博客的各个模块,而折腾与优化的过程就像装修自己的一个小屋一样,很有成就感。配合个性域名也能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不管是在个人社交平台还是求职简历上放上自己的个人网站链接都是一个不错的加分项。

如何搭建个人博客
那么,我们怎么样以最低的成本(甚至完全免费!!!)搭建一个既省心又功能完备的博客系统呢?

我的个人博客经历了很多次更迭,最早使用 WordPress 搭建在自己的 Vultr VPS 上,因为国内网络访问比较慢所以迁移到了腾讯云服务器上并且进行备案,虽然访问速度有提升,但是发布博客的流程很繁琐,服务器的维护长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我也一直在探索能够既能保障国内外访问体验,又能够托管在一些平台上,实现部署和发布流程的最优化体验。后来也一直不断在改善博客系统搭建和发布流程,迄今为止对自己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部署和搭建上需要进行一些配置,但后续更新维护都很方便,具体可以参照我博客搭建的系列文章,我也会对我的搭建方案与组件选择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客搭建与自动发布系统
目前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博客平台,如前文所提到的 WordPress,虽然功能强大,但对于个人博客站点来说有些太重了,也不够酷,因此,我最后选择了静态网站生成器这种方式。

经过一番调研,发现目前有许多静态网站生成框架/平台可供选择,实现和使用各异,各有利弊。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这个静态网站生成器列表,迄今已经收录了 460 个工具,许多个人项目很有特色。当然,经过博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一些有着近十年的历史依旧人气不减,而更多可能只是程序员一时兴起的自嗨,许久不再更新,消失在人们的目光里

因不同博客价格实现原理不同,大多也无法进行「无缝」迁移,因此,博客框架选择是第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尽可能选择一些热门且更新较为频繁的项目,如Hugo、Jekyll、Hexo 等。

最后,我选择了 Hugo。Hugo 是用 Go 实现的博客工具,采用 Markdown 进行文章编辑,自动生成静态站点文件,支持丰富的主题配置,也可以通过 js 嵌入像是评论系统等插件,高度定制化。

Hugo 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网页生成得很快,且社区比较活跃,贡献了丰富的主题,可以满足我们的定制化需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

个人博客比起一些固有平台的一个优势是我们可以对其做一些 SEO 优化而无需被内容平台的算法所左右,读者也许会从一篇文章链接到自己的其他想法与态度的表达,让他们感觉文字背后是一个真实的、有趣的人,而不仅仅是互联网同质化知识的一个分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博客上发布的内容与数据都属于我们自己,不会随着平台的消亡而丧失所有数据或经历大规模迁移的痛苦,经历过虾米音乐消亡的惨痛教训,我对这一点尤其关注,也会定期备份我的文章数据。

因此,我还对博客配置及所有文章的源文件进行管理,配合 GitHub Action 进行自动化部署,自动生成静态站点推送到 GitHub Pages 博客发布仓库,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定期备份,还可以结合 git 对文章变更进行详细的版本管理。我的方案基于 github 进行托管,以不同的仓库来管理各个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个人博客源仓库,对博客配置及所有文章 .md 源文件进行版本管理,配合 GitHub Action 进行自动化部署,自动生成静态站点推送到 GitHub Pages 博客发布仓库。
GitHub Pages 博客发布仓库,以 username.github.io 形式命名的仓库,使用 GitHub Pages 实现网站部署,可以通过配置域名 CNAME 解析使用自定义域名。
Hugo 主题仓库,fork 喜欢的主题,并对自己的个人定制化改造配置进行版本管理,通过 git submodule 的方式链接到个人博客源仓库。
其他组件源仓库,如 umami 网站数据统计及 Cusdis 网站评论系统等。
具体搭建教程请参看:

Hugo + GitHub Action,搭建你的博客自动发布系统
博客评论系统
我的博客已经建成近两年了,陆陆续续发布了一些内容,渐渐也会收到一些读者的评论,对于创作者而言是莫大的激励,因此,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我的博客评论系统。

像 WordPress 这样的 CMS 系统有着强大的评论插件支持,而静态博客则需要自己对接评论系统。我最早使用的博客评论系统是万恶的 Disqus,一个笨重且会收集用户隐私的知名评论系统,因为加载比较慢,且免费版本经常会附带一些广告,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换成了另一个基于 GitHub issues 的评论系统 utterances,它会为每篇文章生成一个 issue,用户需要通过授权 GitHub 登录来对 issue 发表评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只需要授权一个 utterances-bot 来进行管理,无需自己部署服务,维护数据库等。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几点不足:

基于 GitHub API 进行评论管理,如之后接口变动或对这类利用 issue 进行评论的方式进行限制,会不太稳定
读者必须要授权 GitHub 登录,非技术人员或使用移动端阅读的读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会将 GitHub 仓库弄得较乱,也不方便备份数据及后续迁移到其他系统
经过一番调研后,Randy 的 Cusdis 很合我的心意。Cusdis 是一个注重数据隐私的开源的评论系统,十分轻量,经过 gzipped 后大约只有 5kb,从名字来看也知道开发者也是难以忍受 Disqus,自己做了一个替代版,因此它也是支持 Disqus 历史数据导入的,很贴心。

虽然这是一个开发早期的项目,但是已经提供了电子邮件通知以及通过 Webhook 方式联动 Telegram 等平台进行评论提醒,对使用者来说很方便进行管理。Cusdis 提供了免费托管服务与自行部署两种方式,如果不想折腾可以直接用作者提供的服务。

我选择使用 Railway 来搭建部署。Railway 和 Vercel 类似,也是一个 PaaS 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语言项目的部署,比起 Vercel,它同时支持部署数据库实例,可以将数据库与实例一起部署在单个项目中,减少搭建维护成本。对于个人项目来说,它每月提供的 5 美元免费额度非常够用,实测了一下,把之前的 umami 网站数据统计系统 连同 Postgre SQL 数据库实例部署在 Railway 平台,大约一个月 0.7 美元,对于个人使用来说完全足够。详细搭建教程请参看:

轻量级开源免费博客评论系统解决方案 (Cusdis + Railway)
博客数据统计系统
作为一个持续更新运营的博客平台,我们一定很好奇哪篇文章阅读量最高、哪个关键词检索最频繁等,数据统计能帮助我们专注在更有价值的内容创作与分享上。



类似的工具也很多,我选择了 splitbee 与 Google Console 来统计分析我的访客信息与搜索权重。

Cloudflare 也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不过因为有很多网络无关流量,如爬虫等,所以参考性不强。

此外,我选择了一个可代替 Google Analytics 的开源服务 umami,并通过 Vercel 与 Heroku 进行部署,实现了访客数据的实时监控,搭建教程请参看:

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免费的个人博客数据统计系统(umami + Vercel + Heroku)
写博客的初衷与价值
学习笔记发布
可能是因为初高中对语文学科的热忱以及大学时英语专业的耳濡目染,我一直很享受于阅读与分享,很早之前也和故友一起维护过个人公众号,写了一些有关书籍、电影、音乐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文章。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情绪,也体会到了外界反馈带来的欣喜与感动。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公众号停止更新了,我也很久没再公开发布文章。不过因为当时有转专业的想法,一直在自己学一些新的知识,会定期把笔记与学习心得记在自己的笔记软件中,逐渐也养成了记录的习惯。


尤其是在香港留学期间,因为是全英授课,课后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整理回顾,也会分享给很多同学,于是捡起了断更很久的博客,陆续发布了很多学习笔记,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积极反馈与感谢。后来还加上了网站访问统计、评论等组件,偶尔查看会很惊喜地发现有很多来自搜索引擎的访问者,也给我继续更新提供了很多动力。

博客文章与零散记录的知识点不同,需要有着特定的主题、一定的行文结构与完整的内容。这促使着我在构思与写作时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总结,有时还需要用一些思维导图与流程图来辅助理解,这个过程让我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点,帮助我度过了很多作业与考试。

尽管前期阅读的人并不多,但我视其为自己的一个表达渠道,也是自己获取认同感与价值的窗口。因此,一篇文章需要花很多心血来写,让我更自律地放弃了很多无意义的消遣,投入更多时间打磨自己的文章。此外,时间上的紧迫也促进了我对学习方式与效率的思考,在听课或阅读资料时就会自然地从整个知识结构的维度来进行理解与思考。

工作心得记录
工作后,因为我从事的区块链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需要查阅很多零散的资料才能理解,而且大多是来自于同行业大佬的博文,有时候会追着一位博主的文章时间线从头开始看,获益良多。这时,我便也萌生了自己将这些工作学习中踩过的坑记录并分享出来的想法。

我发现网上区块链相关的资料大多都比较简略、偏底层,没有很详细的步骤讲解,对于入门学习者来说可复现性不强。于是,我开始定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工作经验分主题组织成文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并将区块链相关的单独抽出来为一个入门指南,以便大家学习交流。

发布后得到了很多反馈,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络,对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甚至也能获得一些有趣的机会。


工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些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需要带团队快速接入项目。这时,我的这些博文就可以作为与团队成员共享的培训资料,极大减少了重复工作量,也推动着自己保持稳定的输出节奏。此外,因为这种乐于分享的态度,我还被指派与团队 leader 一起搭建技术团队的文档库,这推动了部门乃至公司内的信息传播与业务发展,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一些帮助。

效率技巧分享
工作之余,我还是一个效率控,很喜欢折腾各类工具应用,还维护了一个「pseudoyu/yu-tool 个人工具箱」项目。久而久之,很多朋友遇到软硬件相关的问题都会来问我,例如「我想实现这个功能有什么好的软件可以做到?」「这个要怎么下载安装?」等等,我也会一一给他们解答,但因为有些软件自己使用已经不那么频繁,对细节记忆会有偏差。因此,我会将自己软件系统的搭建、使用过程作详细的记录,组织为博文并发布,以便之后自己查阅或直接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我一直觉得记录软硬件与这些折腾的过程并不是一些冷冰冰的条目与截图的堆砌,而是我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传导,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的有感而发:

但当我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使用自己当初花了很多心思调研和优化的系统后,或当一个突发的需求使用到了我之前的一个折腾过的软件/配置时,会莫名地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大概就是折腾的意义吧。

个人思考与成长
经过了学业与工作的各个时期,我发现自己在不同阶段与角色可能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与成长,有时回顾起来也会很有感触。因此,我设立了一个「思考」板块,之前会以每年生日为期记录一下自己的成长,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后续也将以周报/月报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些阶段性感悟。

相信几个月甚至几年后的自己也能从这点点滴滴的记录中找到自己当时的心境。当自己逐渐培养起记录生活的习惯,也会让自己能关注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能更积极地面对来自未来的挑战。


个人博客就像自己的一个树洞,在记录与表达自己情绪的同时,也许也会收获一些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如何坚持写作
克服心理障碍
写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我很长时间没动笔之后,常常也会觉得「没有手感」,之前没有写作习惯的朋友们可能会更容易感觉「不知道写什么」「自己写的东西没有意义」或「会不会没人看」。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有句话叫「达人须悦己」,写作(尤其是个人博客写作)不应该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事,而应该是一个自我记录、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与自我表达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角度与看待事物的眼光。只要多多关注自己所在或感兴趣的领域,收集碎片化的想法,积极思考,对一些有意思的想法用导图等方式进行挖掘,将这些想法组织成文后,仔细打磨自己的文章,以真诚的态度表达出来,就能创作出有价值的内容。

积极分享传播
文章完成后我们可以选择在各个平台发布与传播,积极获取正反馈,也会促进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除了个人博客外,我们可以选择简书、知乎、微博这样的内容社区,少数派、即刻等相对垂类的一些内容平台等。

好的内容也会自然地传播,被更多人看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与持续输出,前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固定频率,如半个月/一个月,给自己一些小小的物质激励,后期再慢慢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意愿调整。

总结
2022 年了,我依然在写博客,并且会继续坚持写下去。博客就像是我的一个私人空间,一篇篇笔记记录了我的变化与成长,也承载了我人生的几段最重要的时光。希望屏幕前的你们也能体会到博客的魅力,让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仍在坚守的「blogger」阵地。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