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oudflare 全球故障导致大规模网站无法访问
Cloudflare System Status:https://www.cloudflarestatus.com
2025 年 11 月 18 日晚 19:30,北京某个人站长像往常一样登录自建博客的统计后台,浏览器却弹出了刺眼的 “Internal server error Error code 500” 提示。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服务器出了问题,切换手机流量、重启路由器等操作轮番尝试后,故障依然存在。直到看到国内外论坛上大量相似反馈,他才意识到 —— 这场故障的源头,是全球最大的 CDN 与网络安全服务商之一:Cloudflare。
故障现场:一场无法 “自救” 的网络瘫痪
此次故障的特殊性远超以往。按照常规排查逻辑,当网站通过 Cloudflare 代理出现问题时,用户可通过登录 Cloudflare 仪表盘关闭代理(切换至 “灰云” 模式)、修改 DNS 解析或临时迁移至其他服务商。但这次,Cloudflare 官网与管理后台完全无法访问,相当于把所有依赖其服务的网站 “锁” 在了故障体系中。
从用户反馈来看,故障呈现出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在东京、洛杉矶、台北等多个地区,使用 Cloudflare 代理的网站均出现 10xx、52x、50x 系列错误代码;Twitter(X)、ChatGPT 等知名平台因部分功能依赖 Cloudflare 服务,出现访问卡顿甚至完全中断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依赖 Cloudflare Workers 边缘计算功能的企业应用,以及使用其 1.1.1.1 公共 DNS 的用户,均陷入服务不可用状态。
网络监测数据显示,故障发生后 1 小时内,V2EX、Reddit、HN 等技术社区相关讨论帖数量突破 5 万条,大量站长和企业 IT 人员反馈 “无法操作任何应急措施”,只能被动等待服务恢复。这种 “完全失控” 的状态,让此次故障的影响程度远超 Cloudflare 近年来的历次事故。
历史回溯:Cloudflare 稳定性为何持续下滑?
作为服务全球超 20% 网站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W3Tech 数据),Cloudflare 的每一次故障都可能引发 “蝴蝶效应”。梳理其近年事故记录,不难发现稳定性下滑的明显趋势:
- 2022 年 6 月,因数据中心核心路由器配置错误引发网络环路,导致全球 19 个关键节点瘫痪,Discord、Shopify、Coinbase 等平台集体下线,故障持续约 1 小时;
- 2023 年,亚洲区域多次出现缓存系统异常,WARP 虚拟专用网络延迟飙升至正常水平的 10 倍以上,部分电商平台因图片加载失败损失惨重;
- 2024 年北美地区 DNS 服务异常,30 分钟内导致 SaaS 行业损失超千万美元,多家企业因无法访问办公系统被迫暂停业务;
- 2025 年上半年,边缘节点 “间歇性丢包” 问题频发,522/523 连接超时错误成为站长社区的高频吐槽点,Cloudflare 官方仅通过临时扩容缓解,未彻底解决底层问题。
这些事故的共性在于,故障根源多与基础网络配置、调度算法缺陷相关,而非不可抗力因素。随着 Cloudflare 服务范围从 CDN 扩展到 DNS、WAF(Web 应用防火墙)、零信任网络、边缘计算等领域,其系统复杂度指数级提升,但稳定性保障机制似乎未能同步跟上。
危机本质:互联网 “单点依赖” 的致命隐患
为何 Cloudflare 一宕机,就相当于 “互联网的一部分停摆”?这与其在全球网络架构中的角色密切相关。多数用户对 Cloudflare 的认知停留在 “网站加速”,但实际上,它已深度渗透到互联网运行的核心环节:
- DNS 解析:数百万网站将域名解析完全托管给 Cloudflare,一旦其 DNS 服务中断,用户输入网址后无法找到服务器 IP,网站自然无法访问;
- 安全防护:大量企业依赖 Cloudflare 的 WAF 抵御 DDoS 攻击、SQL 注入等威胁,失去防护后,部分网站可能直接暴露在安全风险中;
- 边缘计算:Workers 功能让开发者在 Cloudflare 全球节点运行代码,支付回调、实时数据处理等关键业务均依赖于此,故障直接导致业务逻辑中断;
- 流量调度:作为反向代理,Cloudflare 掌控着用户与源服务器之间的流量通道,通道中断意味着两端彻底 “失联”。
这种 “一站式依赖” 在平时能提升效率,但一旦服务商出现故障,就会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连锁反应。更值得警惕的是,Cloudflare 自身的故障状态页(cloudflarestatus.com)也依赖其自有网络,此次故障中该页面长时间无法访问,导致用户连 “故障进展” 都无从查询,进一步加剧了恐慌。
应对与反思:如何构建更抗风险的网络架构?
截至 2025 年 11 月 18 日晚 20:05,Cloudflare 部分节点陆续恢复,Twitter、ChatGPT 等平台访问逐渐恢复正常,但稳定性仍需观察。对于个人站长和企业而言,此次事故应成为网络架构优化的重要警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构建应急方案:
- 多服务商冗余:核心业务避免依赖单一 CDN 或 DNS 服务商,可同时配置 Cloudflare、Akamai、阿里云等多线路,通过健康检查自动切换故障线路;
- 本地应急机制:提前将 Cloudflare 仪表盘的 IP 地址存入本地 hosts 文件,或通过 API 预先获取源站直连地址,避免故障时无法操作的窘境;
- 核心数据备份:将用户上传文件、关键配置等数据同步至独立存储服务(如 AWS S3、阿里云 OSS),不依赖 Cloudflare R2 等单一对象存储,防止文件上传与访问功能同时失效。
从行业视角来看,此次故障也暴露了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当少数几家服务商掌控着关键网络节点时,其稳定性不仅关乎企业利益,更影响着数字社会的正常运转。未来,无论是服务商自身的冗余架构建设,还是用户的风险防控意识,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从来不是 “永远可靠” 的神话,2025 年这场 Cloudflare 故障,更像是一次深刻的 “压力测试”—— 它提醒着每一个身处数字时代的个体与组织: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必须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因为任何基础设施的 “失灵”,都可能在瞬间改写业务的命运。



